2010年,還在上大學的廖涌淵用自己省下的生活費和兼職賺的錢買下第一只BJD(Ball-jointed Doll球型關節人偶)娃娃,就此邁入玩偶圈。七年后,她在廣州辦起第一屆娃展。又過了兩年,她創立廣州頑哇文化策劃有限公司,從此,“玩娃娃”成為了她的終身事業。憑借熱愛,她用展會為人偶娃娃愛好者筑起一座“玩偶宮殿”,成為廣州會展業界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廣州頑哇文化策劃有限公司創始人 廖涌淵)
斜杠青年走上辦展路
自從買下第一只人偶娃娃,廖涌淵便一發而不可收。在圈子里沉浸幾年后,她開始自制玩偶娃娃手工藝品,把做好的成品放在網絡上出售,為的是換取零花錢以支撐這一價格不菲的小眾愛好。
那時廖涌淵剛從國外留學歸來,她形容自己是名典型的“斜杠青年”——白天上班,晚上點燈熬夜做手工。
一有機會,她就和圈子里的好友一起去參展,販售自己的作品。漸漸地,她以參展商的身份跑遍了國內各大人偶娃娃展會。
(展會上的人偶娃娃)
“當時我參加過全國多地的相關展會,其中不乏上海、香港等城市舉辦的老牌知名人偶娃娃展,可唯獨廣州沒有。為什么會展業氛圍如此濃厚的廣州卻催生不出人偶娃娃相關的展會呢?”帶著疑問和思考,廖涌淵調研了一批廣東的圈內同好者。交流得出的結論是,大家都希望在“家門口”有一個集市類型的展會。
市場和機會就在眼前,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她召集了幾個廣州本地的朋友一起成立了項目小組,嘗試舉辦第一屆廣州娃展沙龍。廣州娃展市場的空白,就這樣被廖涌淵和她的伙伴們填上了。

(第一屆廣州娃展沙龍宣傳海報)
佛系玩家的進階之道
2016年,廖涌淵和三名資深娃圈愛好者成立頑哇文化項目小組,成員中沒有一個人是會展業內人士,甚至還有點“佛系”。然而,就是這群并不專業的“佛系玩家”,推動舉辦了廣州第一屆娃展。

(項目小組核心成員照)
由于缺乏經驗,起初,廖涌淵和團隊只能“摸著石頭過河”,伙伴們各自發揮長處,有的做美工設計,有的做后勤管理,有的負責溝通對接,而廖涌淵依據自己多次參展的經驗,擔起了制定布展計劃以及場地搭建、執行統籌的工作。

(頑哇展現場圖)
2017年首屆廣州娃展舉行,吸引了60多家展商和500余名觀眾參與,受到激勵后的廖涌淵下定決心將這個小小的展會發展壯大。2019年,她成立廣州頑哇文化策劃有限公司,正式踏入展會競爭的賽道。她辦的展會也從此有了一個正式的名稱——頑哇展。“頑哇”一方面取自“玩娃”的諧音,另一方面傳遞了頑皮、快樂的理念。
僅憑興趣和一腔熱血是無法辦好一場專業展會的。為此,廖涌淵和團隊不斷學習探索,除了向YACA等廣州老牌漫展學習辦展經驗,還通過與專業的娃展供應商打交道,進一步豐富會展知識和經驗。
在她們的努力下,頑哇展的規模越來越大。第五屆頑哇展的參展商已經突破了200家,觀眾超過了3000人,展會面積也由最初的600+平方米擴充至4000+平方米。

(第五屆頑哇展排隊現場)
專業會展人用愛筑造玩偶宮殿
因為熱愛,廖涌淵徜徉在人偶娃娃世界里十余年,從追夢人變成造夢者,頑哇展也在她的用心雕刻下,一步步走向成熟。
考慮到人偶娃娃愛好者的實際需求,自2017年首屆廣州娃展舉辦以來,廖涌淵和團隊每年都會舉辦一場娃展沙龍和一場咸魚二手展,形成了固定的辦展機制。
展會上,她們努力為觀眾帶來更多新穎的體驗,如設計免費攝影區、短視頻博主探展、靜默云直播逛展等活動,對比國內知名同類型展會,頑哇展的特色日漸鮮明。
(頑哇展的特色攝影區)
廖涌淵和團隊不僅重視觀眾體驗,也善于利用媒體平臺為展商提供展前預告、展中場刊、展后返圖等多元化宣傳服務,為展商賦能。每次展會她們都及時與展商和觀眾溝通,收集意見,然后改進落實。
正是這份細心和服務,令頑哇展在同好圈內相互推薦、口口相傳中積累口碑,知名度和影響力越來越大,逐漸成為了珠三角乃至全國娃圈愛好者定期線下聚會交流的首選之一。
廖涌淵熱愛這份純真的事業,廣州包容多元的會展環境為她實現了從追夢人到造夢者的跨越。
“我們辦展的初心就是打造一個以人偶藝術家——人偶愛好玩家二元互動的人偶娃娃交流集市平臺,讓小眾圈子里面的人偶藝術家和手工愛好者能在專業的展會氛圍下展銷自己的作品,愛好玩家能沉浸于玩偶宮殿中尋找自己喜愛的作品,同時為商業團隊尋找合作方和創作人才提供渠道。”廖涌淵說。
未來,她和團隊將嘗試線上云逛展模式,令更多的人體驗不一樣的頑哇展。希望在不久的將來,廖涌淵的頑哇展繼續扎根廣州,放眼世界。
人物簡介:
廖涌淵,畢業于英國紐卡斯爾大學,廣州頑哇文化活動策劃有限公司創始人兼執行董事,頑哇展項目小組組長。接觸關節人偶娃圈近10年有余,是資深的圈內愛好者。2016年因興趣創立頑哇文化,在廣州地區創辦了首屆娃展沙龍,2018年創辦首屆娃物二手集市,2020年廣州娃展沙龍更名為“頑哇展·廣州站”,歷經5年,將頑哇展發展為國內有影響力的業內展會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