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從文學到會展,從展位銷售到會展項目負責人,廣州嘉實沃森展覽有限公司總經理鮑文景跨界、追夢,走出了別樣的風景。
鮑文景
從文學世界走向會展舞臺
鮑文景大學時學的是文學,畢業后機緣巧合進入會展業。他從基層展會銷售做起,而后成立自己的會展公司,又創辦了汽車展會項目——AUTO TECH國際汽車技術展覽會。
展會海報
一路走來,扎實的文學基礎為他的職業生涯跨界之旅搭建了一座“有溫度”的橋。人文學科教育背景賦予他對行業文化內核與情感、價值屬性的深度思考,在文學的視野里,汽車并不是冰冷的機械。
“文學是現實生活的反映,能夠讓我更好地去理解汽車文化,理解人和汽車的關系。”他說。
盡管已進入會展業近十年,他仍舊初心不改。創立會展公司后,鮑文景提出“以人為本”的經營理念,重視公司人才和客戶體驗,無論何時,都將“人”擺在第一位。
項目團隊合照(中間為鮑文景)
在公司管理方面,他打破傳統的部門劃分,采取輪崗制度,對項目進行扁平化管理。在他的帶領下,公司員工主動參與會展項目各個環節,拓展職能邊界,成為展會運營的“全才”,同時,也幫助客戶獲得了更好的參展體驗,為客戶創造更多價值,打造雙贏局面。
鮑文景享受著跨界給他帶來的變化。十年間,他堅持學習、不斷思考,會展職業路越走越寬。
細分領域辦展,風景在穗獨好
在鮑文景看來,會展是在特定的時間和空間里,利用現有條件把人和物聚集在一起,為行業搭建平臺。
國內汽車消費市場龐大,汽車展會領域寬廣,賽道上強敵林立。經過一番詳細的調研,鮑文景得出結論:市場需要一個技術研發類的專業展會。
他認為,從辦展角度看,中國汽車類展會多以整車展或后市場汽配展的題材出現,缺乏圍繞核心技術的展會;從產業角度看,中國制造正向中國研發的大方向發展,汽車產業也不例外,自2014年起,汽車開始向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方向發展,無論是自主品牌還是合資品牌都越來越重視研發。
一系列結論讓鮑文景最終下定決心,辦一場汽車技術細分領域展會。
2016年,鮑文景創立AUTO TECH國際汽車技術展覽會。當展會初具雛形和效應后,他帶著項目來到廣州。
他用“絲滑”形容自己在廣州辦展的體驗。“廣州的會展生態很好,政府支持,審批方便,展館服務到位,形成了百花齊放的格局。”他說,“廣州的產業優勢也很突出,大灣區汽車產業集群規模在全球范圍內都是領先的,許多優質的汽車企業落戶,營商環境在國內也是遙遙領先。”
在他和團隊的努力下,2021-2022年連續兩屆AUTO TECH國際汽車技術展覽會(廣州)皆成功舉辦,不僅獲得了較好口碑,還積累了一大批汽車行業優質資源和買家數據,為后續擴大規模積攢了資本和底氣。
展會現場照片
新時代新青年,面向未來造夢
為打造業內標桿,鮑文景制定了“國際化、市場化、專業化、規范化”的辦展理念。
新冠肺炎疫情考驗之下,他和團隊依然堅持貫徹這一理念。為說服參展商繼續參展,他們將如期開展當成公司生命線,不計成本地加大投入,特別是加大對專業觀眾的核酸費用、食宿費及交通費的補貼力度,確保優質買家客戶到場。
在運作展會時,堅持以市場為導向,迎合買家客戶需求,嚴格把控展商質量,以更受歡迎的、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車規級展品確保展會的專業化,吸引優質的買家客戶,并盡力維持外資(含港臺)參展商占比40%以上,以保證展會的國際化水平。
同時,鮑文景對公司運營也做了系列調整:一是“開源”,通過策劃差異化線下活動產品,彌補疫情對展會主項目的沖擊;二是做好現金儲備,減少股東分紅,保證公司在至少2年以上顆粒無收的情況下還能正常運作;三是做好長遠規劃,積極試探多地聯展的可能性,并與更多汽車行業組織合作,以積極拓展作為公司應對困難的最好手段。
在全球汽車行業經歷百年未有的電動化、智能化、數字化大變革的時代,鮑文景看到了汽車研發類展會的發展前景。他愿意繼續在這個領域馳騁,接下來,除了在廣州穩扎穩打,他還將積極布局國內其他城市,為打造亞洲領先的汽車工業技術博覽會這一目標奮斗。
人物簡介
鮑文景,河南省信陽人,2012年畢業于鄭州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2016-2022年先后創立重慶沃森展覽有限公司、武漢嘉實沃森展覽有限公司和廣州嘉實沃森展覽有限公司并擔任總經理職位,2016年創立AUTO TECH國際汽車技術展覽會項目,目前已在廣州、重慶、武漢三個汽車城市成功舉辦。
注:本文圖片由受訪嘉賓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