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重點場館舉辦經貿類展覽140場,同比分別增長2.3倍……廣州市商務局近日公布的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兩周年數據顯示,廣州2022年在全球城市指數報告中的排名上升8位。透過一系列數據不難發現,兩年來廣州正錨定“國際”方向、“消費”功能、“中心”定位,圍繞“五大維度”深入推進培育建設,城市消費的國際化水平和輻射能力明顯提升。
“今年5月18日至20日在琶洲舉辦的2023中國(廣州)國際物流裝備與技術展覽會,在展覽面積、展商數量以及觀眾數量方面,與上一屆相比,都呈現明顯的增長趨勢”,廣州市物流技術與應用協會秘書長陳琳對記者表示。
據悉,為打造流量型消費體系,廣州打造廣州北站、廣州南站、番禺廣場等多個TOD大型商業綜合體,推動“交通+商業+服務+消費”融合發展。今年第133屆廣交會首次啟用4期展館,展覽面積和參展企業數量均創歷史新高,帶動客商在穗消費超過200億元。廣州市商務局數據顯示,上半年,廣州全市重點場館舉辦經貿類展覽140場,展覽面積近560萬平方米,接待參展參觀人數達超過766萬人次,同比分別增長2.3倍、1.8倍、8.6倍。2022年,白云國際機場完成貨郵吞吐量188.46萬噸,位居全國第二。
在擁有多年專業領域策展經驗的陳琳看來,廣州要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邁向“國際會展之都”,在會展方面還需從四個方面重點發力。第一、推動本土品牌和創新展會;第二、強化國際營銷和推廣;第三、引入現代化的展覽設備及先進的技術支持;第四、優化會展配套服務。
具體來看,要鼓勵和支持本土企業和品牌團隊,為具有創新性和特色的本土品牌展會的成功舉辦提供有力支持;加大對國際市場的宣傳和推廣力度,爭取更多的國際展覽和會議舉辦權,陳琳認為,廣州還應積極建立與各國展覽組織和行業協會的合作關系,參加國際會展交流活動,提高廣州在國際會展領域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提供先進的設備和設施,如高速互聯網接入、現代化展覽設備和技術支持,能夠吸引更多國際展商和觀眾。此外,陳琳認為,廣州應進一步提升會展配套服務,包括酒店住宿、交通運輸、餐飲和商務服務等方面。提供更便利、高品質的支持服務,為展商和觀眾創造良好的會展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