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未來一段時間,我們將會看到,隨著各類會展活動的舉辦,各地將會迎來各種形式的商品展銷、節事、市集等活動,形成大會展新生態的到來。
中國會展經濟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姜淮
7月28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恢復和擴大消費措施的通知》(簡稱“二十條”),指出,“深入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充分發揮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不斷增強高質量發展的持久動力”。
7月31日,國新辦召開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商務部、文化和旅游部、市場監管總局五部門解讀《關于恢復和擴大消費的措施》。明確鼓勵舉辦各類體育賽事活動,增加受眾面廣的線下線上體育賽事。鼓勵各地加大對商品展銷會、博覽會、交易會、購物節、民俗節、品牌展、特色市集等活動的政策支持力度。
黨的二十大強調,要著力擴大內需,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為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培育完整內需體系,加快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促進我國長遠發展和長治久安,去年12月14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2022-2035年)》,提出持續提升傳統消費,積極發展服務消費,加快培育新型消費等全面促進消費,加快消費提質升級的重點工作任務。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商務部認真貫徹落實,將今年定為“消費提振年”,以“全年樂享、全民盛惠”為主題,會同有關部門和地方,開展“6+12+52+N”系列活動,做到“季季有主題、月月有展會、周周有場景”。從一季度開始,商務部組織開展了迎春消費季、全國消費促進月兩大主題活動,舉辦了全國網上年貨節,啟動了老字號嘉年華、中華美食薈等重點活動。4月份開展綠色消費季,之后計劃舉辦國際消費季、暑期消費季、金秋購物節等。北京、天津、河北聯手舉辦京津冀消費季,江蘇啟動“蘇新消費 春惠江蘇”活動,形成促消費濃厚氛圍。
眾多周知,會展業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會展的內涵指會議和展覽業,廣義會展則包含會議、展覽、節慶、賽事、獎勵旅游等,通常延伸為“會展獎節事演”六大領域。自今年四月份以來,海口、西安、大同等地紛紛舉辦會展文旅活動,一時間,全國多地開展各類活動,形成“會展+文旅”雙核驅動消費模式,激活城市消費熱潮。
三年新冠疫情,特別是“雙循環”新格局的確立,重構了會展的新生態,從單一生產性服務業,延伸至包括生活性服務業在內的整個國民經濟循環體系的方方面面,乃至成為現代服務業中的戰略先導產業。會展業不再僅僅局限于固定場所舉辦的專業活動,而成為創新消費場景的“先遣軍”,成為國家和地方激發市場潛力,擴大內需,拓展國際貿易的重要抓手,會展業的價值屬性和外延得到前所未有的挖掘和拓展。
服務于國家發展戰略,服務于城市經濟,服務于產業創新升級,既是中國會展經濟研究會的發展宗旨,也是會展業的時代使命。站在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大時代背景下,會展業的戰略先導功能,得到前所未有的釋放和擴大,廣泛運用展覽、會議論壇、會獎旅游和節慶賽事等平臺,對擴大內需,激發消費,拓展國際貿易,將發揮直接的推動作用。
在此背景下,迎接大會展的時代主題,加快推進會展業高質量發展,這是會展業各主體需要認真回答的命題。這里,分享六點思考:
一是會展業各主體,首先要從理念上加以突破,從服務國家戰略出發,將傳統的會議展覽業延伸擴大到會展獎節事演各領域。
二是從制度上加以優化調整。打破條塊分割,充分發揮國務院“促進展覽業改革發展部際聯席會議制度”作用,加強部門和單位間有關工作的統籌協調,促進展覽業更好地服務于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全局。
三是推動地方聯合包括商務、發改、文旅、市場監管、海關等多部門,圍繞擴大消費,拓展貿易,優化整合現有鼓勵政策,形成多領域合力協同的政策支撐體系。
四是鼓勵各類會展主體,圍繞國家戰略主線,積極策劃和舉辦各類會展文旅節事活動。
五是各級會展文旅等活動主管部門及時總結典型案例,擴大傳播,發揮典型示范引領作用。
六是相關專家學者,深入實際調研,總結梳理時代背景下的實踐應用,創新會展活動理論體系。
相信,未來一段時間,我們將會看到,隨著各類會展活動的舉辦,各地將會迎來各種形式的商品展銷、節事、市集等活動,形成大會展新生態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