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中秋佳節,不管平日工作如何忙碌,與家人相隔多遠,以一桌家宴寄托團圓之情,是中華民族特有的“儀式感”。
吃月餅、玩燈籠、賞明月、品柚子、嗦田螺……廣東人的中秋月圓夜,自然離不開各式特色的民俗和食俗。無論是大家庭的傳統圍桌家宴,還是小家庭的創新特色家宴,吃的是時令美味,承載的是人們對家人團圓的美好祝愿。
中秋家宴·傳承篇,為大家講述廣府人家佳節家宴上的團圓故事。
共賞一輪天涯共此時的明月,共品一桌承載團圓快樂的佳宴,這是東方濃情與相思的至美表達。過去,人們中秋家宴都是由一家老小親自烹飪,簡樸而溫馨。如今,隨著生活節奏的加速,人們更多地選擇到餐廳中品味佳宴,不變的是一家人圍桌而坐的熱鬧與喜悅。
無論歲月變幻,很多家庭對中秋傳統元素的喜愛,是刻在骨子里的。而今年廣州不少餐廳酒家的中秋家宴,也繼承了傳統中秋食俗風味。那些記憶中的味道、阿媽的手工時令佳肴,在粵菜師傅們的共同努力之下,滋味精髓得以堅守。
傳統食材穩坐“主位”
“中秋節是孩子們得到家長允許、開懷大食的日子。這一晚通常都有兩餐飯吃,一餐飯是吃正餐,也就是中秋家宴,必然少不了雞、燜鵝、火腩、魚蝦等;吃完這頓,在晚上9點到10點左右,還有一餐食,主要是石螺、柚子、楊桃等并不昂貴卻充滿了廣府情味的節令食品。每年中秋宴上,家人總是要準備一小碟“僅供嘗味”的時令食物嘗鮮,更多分量則留到當晚賞月時吃。吃第二餐食物的鐘點,孩子們很困了,卻始終抵擋不住美食的誘惑。過去我們家里,小小孩們吃得好晚,后來,在爺爺奶奶的懷抱,嘴邊掛著田螺汁,卻已經進入甜甜的夢想了”。美食家勞毅波描述了一幅中秋廣府人家食飯的美好場景。
荔灣亭炒田螺
勞毅波說,中秋是一個豐收的時節,廣府地區的水果、水生植物等都相繼成熟,進入最佳賞味期。在廣府中秋佳宴上,這些獨具特色的廣府食材就被當地人充分運用進來,久而久之,成為了數代人堅守至今的中秋廣府味。
荔灣亭燜菱角芋頭花生
如勞毅波家這般廣府中秋獨有的滋味,在今年廣州餐飲市場的中秋宴上,得以復原。廣府人的中秋佳宴最喜用時令食材來入肴,在各類“硬菜”里,最少不了中秋時令食材的“撐場”:比如芋頭、菱角、鳳眼果等。
荔灣亭千絲蜂巢炸芋角
“菱角火腩燜花膠”是今年廣州酒家中秋宴里的“硬菜”,這是從傳統的家宴主菜里“升級”而來的。產自泮溪的菱角,為當時的家宴添加了廣府時令的滋味。廣州酒家廚政中心技術主管陳郁才告訴記者,在他們與老顧客的長期交流中,發現傳統家宴主菜深得老廣喜愛,于他們而言是最為有記憶的味道。如今,隨著生活水平的大幅提升,老菜肴也有更多新變化。“我們特別在菱角火腩中添加名貴的花膠,豐富主菜肴的口感口味,為傳統添加新意。”據陳郁才介紹,鮮菱角要飛水后去衣,再加炸蒜子、炸好的火腩、濃湯調味放入菱角略煮,后放入蒸柜,將菱角扣至入味淋身后備用;起鑊落油炸蒜子到金黃色、炸火腩至脆。爆香姜蔥落料酒落湯調味煨過花膠,去腥入味備用;最后,起鑊落豬油放入姜片炸蒜子放入菱角、濺酒、落湯、調味,放入火腩、花膠,略煮片刻,收濃湯汁、埋茨調色,放入蔥段椒件,即可上碟。
記者先后采訪了多家酒店中餐廳和粵菜餐廳,見到今年紫蘇炒田螺或石螺成為中秋宴的“標配”菜肴。東方賓館凌師傅告訴記者,今年他們的中秋宴席中已配置了“紫蘇炒田螺”一味。“田螺一年只有一季最肥美,每年中秋就是它的好季節。中秋吃田螺有明目的寓意,也早已成為廣州人的食俗。”據凌師傅介紹,廚房團隊專門提前2天買回來田螺養著,待其吐盡泥沙,再剪去田螺尾部,清洗干凈后用姜、紫蘇、蒜、青紅辣椒、紫金醬、蠔油來生炒。炒田螺要入味,汁水十分重要,通常在炒后要放上2-3個小時,讓田螺充分浸潤吸收風味,因此,廚師時常會準備多一些的汁水。
手工菜肴“舊菜新作”
在勞毅波看來,中秋是一個大人和孩子都深度參與的節日。大人們在廚房準備著中秋食物,孩子們用竹篾、砂紙等制作成燈籠,拎著四周奔跑,到鄰居的“賞月場”串門。夜空中明月當照,搖曳的燭光溫暖著全家老小。
那些由大人們準備的中秋食物,多數是費時間、費功夫的手工菜式。記者留意到,在今年的中秋宴上,手工菜肴被搬上了餐桌。“為了傳承與延續廣府中秋佳宴的風味,繼承傳統飲食,即使是處理繁復的食材,我們愿意去做。像鳳眼果便是特別耗人力的食材,去殼、處理衣、取核,步驟繁多。通常處理一斤的鳳眼果,至少都要大半個小時。”陳郁才說。還有比鳳眼果處理起來更為繁瑣的食材,那便是柚皮。中秋前后是柚子成熟季節。對柚皮進行再開發利用,這其中蘊藏著廣府人的生活智慧以及節儉、不浪費的風氣。
蝦子扒柚皮、柚皮燜海參、柚皮燜鮑魚......柚皮的菜肴還不少。然而,并非所有柚皮都能輕易做成菜。陳郁才稱,通常要用未完全成熟的沙田柚來制作,才夠嫩。柚皮大抵帶著澀味,要將它處理好需要經過多道工序,拿回來燒制后刮干凈異物,再浸水后煮滾,擠干水分后繼續再煮滾,如此循環反復三四次。處理得當的柚子皮,嫩而滑,可充分吸收佐配食材與汁醬的滋味。記者見到,有餐廳今年的中秋宴里特別準備了“蝦子蟹肉扒柚皮”,以新鮮蟹肉洗干凈后蒸熟,加入傳統手工菜肴里。
懷舊餐廳沉浸體驗
賞燈、猜燈謎、逛吃......在老廣吳輝記憶中,孩提時候最盼望的節日之一就是中秋節,一大班孩子在老宅子里“煲蠟燭”、點燈籠、追逐玩耍,家里的長輩饒有興致地為孩子準備猜燈謎。獎品通常是糖果點心之類的零嘴,都是他們最愛吃的,甚是開心。參加工作后,由于過于忙碌,有時甚至連中秋晚飯都來不及好好吃,這些年,中秋給予吳輝的氛圍感弱了很多。“父母年紀大了,我想趁著中秋節陪家人好好過節。今年中秋,我就在尋找氛圍感濃郁的餐廳。”吳輝說。記者采訪中獲悉,氛圍感是消費者吃中秋飯選擇地址的重要考量因素。
“荔灣亭的包房,每年中秋都會被搶訂,還有花艇位置也十分搶手,是最具有廣府風情的打卡點,因此許多市民搶著預訂。”花園酒店公關部經理Miki告訴記者。步入餐廳,如同進入老廣州荔枝灣夜市,以黑色主調的大廳里布置著花艇、荔枝樹等本土元素,這是廣州唯一一家仿照荔枝灣花艇設計的粵式餐廳。荔樹扶疏、藤蔓纏繞、榕樹瓜棚,花艇的船屋門框兩側都是一幅懷舊通花木雕,連碗碟都極有舊時茶樓的感覺,坐在花艇上嘆茶用餐,別有一番味道。
記者見到,為了迎接中秋,餐廳準備了各式燈籠以及燈謎,供食客賞玩,另外還備下旗袍、疍家服裝。中秋晚若有食客有興致,大可換裝后進入花艇享用中秋滋味。有意思的是,餐廳中有身著疍家裝的服務員喬裝成走街串巷的豆腐花檔掌柜,一邊擔著豆腐花,一邊叫賣著。一聲招攬,食客就能吃上一份甜美的中秋飯后甜品,還有廚師現場炒田螺,更有“講古佬”長期“駐扎”在此,中秋當晚,說不定會加播中秋主題的“古”。在銀行上班的蔡女士已經預訂了花艇的座位,她打算和先生孩子一起在這兒感受傳統廣州中秋明月夜的歡樂。
近年來,廣州不少餐飲通過打造生動的消費場景,為食客帶來沉浸式餐飲體驗。其融入的中秋氛圍和記憶,最能打動食客的情感,讓中秋的喜悅更甚。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曾繁瑩
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曾繁瑩、莊小龍
廣州日報·新花城編輯:李光曼、趙冬芹